第1130期:《湖北大学报》

大力倡导敬老养老社会风尚

———写给老年节


   期次:第1130期   作者:□ 王体正   查看:67   


我国敬老养老之历史梗概

     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并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。根据史料记载,我国养老思想形成于尧舜,发展于夏商,践行于周代。
  先秦时期,《孝经》诞生。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忠、孝”等伦理思想。孟子更是提出了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”,并极力宣扬“出入相友、守望相互、疾病相扶”。
 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后,强调“以孝治天下”,并把“孝”作为朝廷选官的重要科目,通过举荐方式,把民间的“孝悌力田”者吸收到朝廷做官。汉高祖刘邦后的每一位皇帝的谥号前都加上了一个“孝”字,如文帝刘恒谥号曰孝文皇帝,景帝刘启谥号曰孝景皇帝,武帝刘彻谥号曰孝武皇帝。为贯彻“以孝治天下”的理念,西汉实行了一系列敬老养老的优抚政策,比如徭役免老,存问高年者,赐高年者王杖,赐老年者帛,对高年者量刑从轻等。西汉的敬老养老政策一直延续到魏、晋、南北朝时期。
  到了隋朝,隋炀帝杨广把《孝经》立于国学,颁行天下,要求官民诵读熟记。唐朝把敬老养老写入《唐律》,对以后的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。宋朝扩大了老年人的救济机构,并把对老年人的年龄放宽到50岁以上。元朝效法宋朝,继续实行对老年人的优抚及刑律优免等政策。明朝把《孝经》作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。太祖朱元璋连续两次颁发诏令,宣布实行孤贫老人终身养老制度。清朝的顺治、康熙、雍正皇帝亲自注释过《孝经》,并把敬老养老作为中国传统孝道的核心内容,向天下广泛宣传孝道观念,大力倡导孝道行为。
  由上看出,我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不仅十分重视敬老养老,而且都有各具特点的养老礼仪和制度。这是因为,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群体,敬老养老是家庭、社会和国家都应承担的责任。
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老年人

      新中国建立以来,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老年人。共和国成立之初,我国各级政府先后收容10多万孤寡老人。1958年,全国农村共办起15万多所敬老院,收养“五保”对象300多万人。1964年,全国收养城镇“三无”老人近8万人。
  改革开放初期,全国各地办起了老年公寓、老人护理院、老人院、敬老院等养老机构。1979年,国家民政部重申养老机构的福利性质和服务方向,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。
  为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敬老养老风气,1988年,国家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确定为老年节。
  2000年,全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个左右。
  2005年,国家民政部在全国启动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。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福利院,2006年,国家民政部又出台了社会力量举办福利院机构的优惠政策。从2006年开始,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稳定在4万个左右,而且老年福利机构条件不断改善,规模不断扩大,收养人数从2006年的120多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40多万人,翻了一番。2011年,民政部提出建立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,社区服务为依托,机构养老为支撑,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匹配,基本服务与选择服务相结合,形成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全民关怀”的服务体系。
  近几年来,各地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老龄工作的精神,为老年人免费开展身体检查,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公共交通,为八十、九十、一百岁高龄老人分别发放高龄津贴,为高寿老人祝寿,重要节日慰问老年人等,得到社会高度评价,更使老年人备受鼓舞。
进一步营造敬老养老社会风尚

     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养老不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,也成为各级政府所关心的重要问题。
  这是因为:
  1、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老年人口增多,养老负担加重。
  2、我国家庭人口结构由过去的金字塔转变为倒金塔(4-2-1),过去老年人处于金字塔顶,现在老年人处于金字塔底。
  3、我国传统的以一家一户为一个生活单位的模式断裂。过去一家二、三代乃至四代人同堂,血亲关系浓,情感深厚,养老自然是每个家庭子女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。今天,老年人大多和子女分开居住,不仅代际关系明显,而且情感疏远。
  4、我国传统的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的观念被彻底打破。现在子女在外打工、在外地工作、出国留学乃至在国外工作,于是出现了“空巢”老人。
  5、我国传统的养老仅限于物质生活,现在的养老除物质生活之外,还有医疗保健、精神慰藉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等。
  6、我国传统孝道观念是下一代人必须对上一代人负责,否则是大逆不道,将受到社会严厉谴责。今天,下一代对上一代人不一定负责,而且法律监督不到位,道德约束力减弱。
  7、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,老年人在思想和心理上依赖于子女养老。现时的情况是子女时间和精力有限,除了紧张的工作之外,子女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他们的子女教育上。
  8、我国传统的家庭经济支配权在长辈、在父母,现在子女有工作,家庭经济相对独立。
  9、还有少数人因各种原因在经济养老上难以保障。
  时代在变化,社会生产方式、经济方式在变化,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在变化。无论如何变化,但敬老养老的观念不能改变。
  这是因为:
  其一,尊老敬老的价值基础,是尊重老年人一生对家庭对社会的劳动贡献以及他们积累的生活、生产、工作经验。这具有天生合理性。
  其二,联合国把建立“不分年龄、人人共享”的社会作为建立现代老少关系的价值基础。我国把建立 “共融、共建、共享”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,这是敬老养老的理论依据。
  其三,人的退休和去职是“人人有份”的人生历程,人的衰老和死亡是自然规律,谁也无法拒绝。
  其四,尊重和关心老年人就是尊重和关心自己,就是尊重和关心自己的未来。
  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,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,更应该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美德。我们要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和美德,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,进一步从各方面做好老年工作,进一步使各代人能够在互相关心、互相帮扶的原则下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。